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数智引领,赋能教师发展
——对话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赵琼飞
《广东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服务教师专业成长”。2021年广州市启动“AI助推”项目,无疑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广州市是如何部署试点工作的?
赵琼飞:2021年,广州市系统推进试点工作,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和系列配套制度,明确提出“2+6”建设目标,即形成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形成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的新模式;建设一批实验校,培养一批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强的优秀校长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建成智能研修共同体并升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立职前职后贯通的教师培养大数据库,构建教师发展测评系统,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成果。
在组织机制上,将试点工作纳入广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主要任务,由广州市教育局统筹推进,市科技局等六局协同配合。在推进落实上,构建四位一体的项目实施“立体网”:一是建立专家指导机制,由行业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和专业指导;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引进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三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依托广州市“1+6+11+N”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市、区、校三级高效联动;四是建立巡回指导机制,对实验区校开展巡回指导。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定期考核,选树典型,强化激励。
《广东教育》: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广州市采取了哪些主要举措?
赵琼飞: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聚焦问题导向,推进实践攻坚。为此,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针对广州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痛难点,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推进实践攻坚。
一是实施智能教育环境培育工程,夯实硬件基础。针对区域软硬件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实施智能教育环境培育工程,构建“一屏一网一云一室一助手”一体化智能环境体系。建成“一屏”,即广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数据平台,支持队伍治理、辅助决策;升级“一网”,对已建成20年的“广州继教网”进行升级迭代,支持18万名教师智能研修;打造“一云”,建成智能教育云空间,开设工作坊14398个,生成性资源525.24万件,支持教师教学创新;建成“一室”,智慧师训创新实践中心,参访培训近3000人次,支持示范和共享;推广“一助手”,汇聚近百个智能助手应用案例,支持师生教学创新应用。
二是推进智慧教师评价改革工程,助推教师管理优化。针对教师管理与评价改革难题,以数为据,推进智慧教师评价改革工程。聚焦队伍治理,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市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助推教师队伍治理优化;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建成基于数据、面向过程、精准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聚焦课堂改进,研发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近千堂课进行深度分析,为教学过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有效助推课堂变革。
三是推进智慧教师培训,构建教师智能研修新生态。针对教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推动智慧教师培训迭代工程。全员培训个性化升级,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三类四阶段”进阶式培训体系,对教师、课程分类定阶,课程精准、个性推送,发布教师个人年度学习报告;骨干队伍专业化升级,培育试点骨干3686人;以赛代培应用能力升级,举办提升工程专项赛事,获奖作品全市推广;教师研修智能化升级,联动“政产学研用”,合力探索基于元宇宙场景的智能研修。
四是推进智慧课堂应用研究,智能帮扶助推教育公平。针对区域教师队伍不均衡的问题,实施智慧课堂应用引领工程。创新“双区联动”区域结对帮扶,通过4个实验区76所实验校,强弱结对帮扶,打造一批城乡智慧课堂典型场景;教学微创新课堂示范引领,组织开展基于大概念+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微创新系列研讨活动,示范引领;创新AI师训帮扶品牌,推进粤黔闽六市教师“手拉手·共成长”行动,促进广州市与受援地教师队伍共同发展。
《广东教育》:基于“AI师训”理念的数智引领,在赋能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琼飞:首先,提升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1.0阶段,14.6万名教师100%完成培训,10.3万教师生成测评报告,信息技术能力指数等较训前普遍提高,符合正态分布。省部级优课数全省前列。提升工程2.0阶段,15.9万名教师微能力认证达标,形成生成性资源517万件,有效转化为课程资源。打造“样板校”87所,形成4000所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17万名教师个人和学科组研修计划方案。以赛促用,组织全市微能力大赛,汇聚6.8万多份作品,覆盖3900多所学校。能力测评结果表明,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次,保障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均衡发展。依托新技术赋能,在“AI师训”的理念体系下,年培训达305万人次。以“广州继教网”为联结的纽带,将培训逐渐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的同时,对管理体系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将远程和面授项目管理、学时管理、经费管理等内容也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确保教学组织和教务管理不脱节,融合了培训和管理两大环节,有效融通了线上线下培训内容和组织,为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开放、共享的教师继续教育新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探索跨区域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智能结对帮扶的新模式,促进区域教师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第三,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全国率先发布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南》和《广州市中小学新教师发展指标体系框架》,面向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开展深入调研,确保了评价指南落地实施的可行性。搭建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平台,探索形成了“1(市级)+N(区校)”教师专业发展监测机制,将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自我评价与多元评价、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推进了市区校师四级在教师发展数据上的共建、共享、共用。“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数字化支撑服务项目”,选取1032名新手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伴随式进阶发展监测,经过一年的实施,新教师对AI支持的精准推送、自主选学和智能社区学习反馈积极,业务能力素养逐步提。
此外,相关项目还先后获得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工信部“绽放杯”“兴智杯”等专题赛奖项。还将积累的优秀经验和模式推广到了其他地区的“国培计划”等项目中,培训各地中小学教师约5万余人。
理念前瞻
构建“AI师训”新生态
广州开放大学作为“AI助推”项目主要实施机构,曾海教授引领团队在深入分析区域教师培训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搭起新的培训“智慧师训”生态模式,即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新一代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为广大教师构建一个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探索和自激励特征的培训环境生态体系。通过智能学习环境为参训教师提供智能学习资源和相关学习支持服务,支撑多层面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培养教师具备核心素养,引导和促进教师向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推进实施的基础上,团队凝炼出了“AI师训”理念。
首先,AI是创新的动力,有AI助力培训,可以无感的洞察、诊断教师的数据,精准画像助力因材施教,让有温度的AI助力教师成长;其次,AI(爱)是教育的属性,以AI助力帮扶,可以广泛地汇聚、输送培训的资源,云端共享助力教育公平。
基于数智技术,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教学、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智能场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学习、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智能知识,催生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样态,并在学校“治”、教师“教”、学生“学”三个维度实现减负、增效、创新、提质。
跨越鸿沟
助推乡村教师发展
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目前有中小学乡村专任教师12941人,占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8.39%,分布在白云、黄埔、番禺等七个区429所学校,这批乡村教师是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广州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学校智能环境支撑力有限影响教师发展生态,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教师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强影响专业成长速度较慢,乡村学校师资也存在不均衡等问题。
有鉴于此,“AI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基于数智技术,聚焦教师和课堂,不断催生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样态,有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广州市设计建成基于数据、面向过程、精准高效的“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建成基于数据、面向过程、精准高效的“中小学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培训对52所学校的510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开拓乡村青年教师精准培训与学程管理的新路径的案例入选教育部“2023年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这就是“AI师训”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案例之一。
与“AI师训”整体效能一致,针对乡村教师成长环境中智能环境支撑力不足问题,充分发挥新技术“智慧教育数字底座”的支撑作用,实施智能教育环境培育工程,构建“一屏一网一云一室一助手”一体化智能环境体系;针对乡村教师评价改革难题,发挥新技术“教师数据伴随式收集器”“教师成长可视化分析器”作用,以数为据,推进智慧教师评价改革工程;针对乡村教师培训不够精准、素养待提升的问题,发挥新技术“教师能力发展加速器”作用,推动智慧教师培训迭代工程;针对乡村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发挥新技术“教育服务规模的杠杆倍增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连通器”作用,实施智慧课堂应用引领工程。
截至2024年7月,共培训乡村教师10.58万次,乡村骨干教师4298人,助力5200多名乡村教师参与学历提升计划,1878名教师实现学历晋升。通过4个实验区76所实验校,建立教育先进区、优质校与薄弱区、薄弱校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城乡教育智慧课堂典型场景。
数智技术赋能数字画像
助力教师个性化成长
教师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缺少数据支持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市区校统筹的教师专业发展监测协同机制、对教师研训赋能不足等问题。教师评价难以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堵点和痛点,试点项目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负责推进“AI师训”项目的广州开放大学相关人员说。
广州市采用“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以人工智能助推试点工作遴选出的实验区和实验校为试点,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和智能技术手段,建立了数智融合驱动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应用的发展路径。依托“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数字化支撑服务项目”,选取1032名新手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伴随式进阶发展监测,智能构建了“四级三类”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画像,为市、区、校、师四级主体实时、动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多元评价、精准诊断和个性施训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多个层面优化新教师培养管理与决策。经过一年的实施,新教师对AI支持的精准推送、自主选学和智能社区学习反馈积极,业务能力素养逐步提升。
同时,广州市面向3477名受测教师,有效整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引,开发了三类AI辅助工具,探索建立了“五自”教师培训智能生态体系。
通过生成式AI的专属场景训练,为教师创建主题化、个性化的AI学习助手。以教育教学具体实践问题策动,以对话式、追问式、交互式问答学习引导,激发教师的自感知和自探索。开发AI精准学习系统,借助指标标签、语义标签和关联原则,构建智能匹配算法模型,以评价建立基础诊断,满足教师培训学习与专业发展的自适应性。搭建教师AI学习社区,伴随实际学习需求变化,引导教师自主地加入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评价带动改进激励,实现教师的自组织与自激励。
人工智能时代的师训典范
三年来,广州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城市的独特优势,积极投身于教育创新实践。依托其“1+6+11+N”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成功孕育并推广了“AI师训”这一前沿的生态理念。这一理念以数智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包含“一屏一网一云一室一助手”的全方位、一体化智能环境体系。这一体系能够精准描绘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画像,为他们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助力乡村教师的成长。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与城市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此外,广州市还将这一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到了其他地区的“国培计划”项目中。
广州市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更为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堪称人工智能时代的师训典范。
作者:黄日暖 曾 海 吴君胜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