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是为期十天的理论研修。本阶段的培训立足于广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的课程改革要求出发,邀请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做顶层设计、制订培训方案。本阶段的课程分为师德师风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模块,设置《面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下技术类课程的作业设计》《设计思维与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之佛山经验》等专题讲座,帮助学员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技术类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二阶段是为期十天的跟岗学习。在本阶段,承办方根据学科学段将参训学员分为17组。学员们在跟岗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别在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广州市南武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东实验中学等十六所中小学进行跟岗学习。这些跟岗学校均是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教育中取得丰硕成果的学校。
在跟岗过程中,学员们认真聆听跟岗负责老师的指导,从科组研讨活动到课堂观摩学习,从课例展示研讨到评课总结提升,全方位参与到跟岗学校的教育教研当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共同进步,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小学2组的六位学员到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开展跟岗学习。在陈紫凌副校长的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校园,参加了校园科技节,与学校综合科组的老师一起开展科组研讨活动,对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两个课程的课例展示进行了研讨。学员们还参加了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和资源应用等观课视角对课程进行点评和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课堂,学员们发现合理利用有效的资源能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1组的七位学员到广州市南武中学进行跟岗学习。在校期间,在陈韶光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参与了海珠区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其中包括智慧教育学生成果展示、学校智慧教育经验分享和人工智能课例展示。除此之外,陈韶光老师还安排了跨学科融合展示课和说课相结合的活动,各学员拿出一节课程录像进行说课,在互相讨论研讨学习中,学员们对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理念、方法和途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分散研修和上示范课阶段,时间为10个月。在本阶段的培训中,参训学员进行说课汇报,承办方组织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学科教育的专家进校指导和点评。通过课例展示、课后说课、专家点评、互动交流等环节,学员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表示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挖掘、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的成长。
第四阶段是为期五天的培训成果验收阶段。在此阶段,专家主要从论文写作发表、成果凝练打造和如何开展跨学科教育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随后,学员分组汇报自己的研究课题与论文,并由各组专家点评,学员再进行修改完善。通过这一阶段,学员将培训中所学所获展示出来,在专家点评后进行修改优化,有助于学员在未来提升自我、不断进步。
广州科学城中学的曹贤春老师表示培训内容和平时的教学工作联系紧密、实用性强。通过此次培训,理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课题、论文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任务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的骆春明老师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意识到骨干教师成果凝练和打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加积累、多方面展示,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