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验校,广州市STEM教育试点校、海珠区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校、海珠区首批科技教育联盟校,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逸景一小)在海珠区教育局、区教研院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及在广东省教育厅粤教翔云数字教材项目支持下,大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精心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打造智慧校园的“逸景样板”。
AI+“智慧操场”:
科技赋能,引领校园体育新风尚
在引入智慧体育系统之前,逸景一小的校内活动场所设计风格较为简素,学生在课间及课后缺少可视化体育锻炼及运动场所。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等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无法对每个学生及时提出专业性的动作指导,以及分析量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在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逸景一小积极响应相关政策,通过引进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为师生创设智慧体育环境,搭建了“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智慧操场”。体育老师借助AI教学设备,可指导学生进行“AI + 跳绳”“AI+立定跳远”“AI+开合跳”等多种体育锻炼。比如“AI+跳绳”项目,利用运动心率手表和AI摄像头监测学生的运动强度,通过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的跳绳训练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跳绳训练时,学生站在电子屏幕前,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轻松使用,计时计数全程显示,跳绳动作实时提醒,后台数据即时记录与更新,运动数据变得有迹可循。
50米体测的跑道上,体育老师在连接AI系统的手机端一键操作,广播即时响起:“各运动员准备,预备——跑!”随着一声令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前冲去。在跑道的另一端,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一名学生的详细成绩,连起跑反应时间也被精确记录,违规动作均有分析提示,为每个学生生成个性化运动档案,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得轻松。
在“智慧操场”的AI电子大屏上,有一个“星际追风班级榜”,吸引孩子们在课间或课后相约到场,不甘示若地轮番比拼,追逐体育锻炼成绩排名。一群“追风少年”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展现出逸景学子的蓬勃朝气和运动风采。一种“热爱运动、乐于竞技”的体育新风尚在逸景一小的“智慧操场”上蔚然兴起。
“智慧操场”的投入使用,为逸景一小打造了集“智慧体育课堂、常态化智能锻炼、体测智能考评、智慧学业评价”于一体的体育教学新生态,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有了智慧操场AI系统的加持,学校及时、高效、顺利完成了‘体育国测’,还因此受到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的特别表扬,表扬信中称赞我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高质量完成了2024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各项组织设施工作,确保了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学校副校长陈慧迎颇为自豪地说道。
学校体育科主管行政李桥副主任指导学生应用“智慧操场”上的AI体育系统
AI+“智慧平台”:
数据支撑,探索多元教学新样态
为推动学校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逸景一小以“数字化+AI智能”作为学校特色发展方略,坚持把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相融合,逐步形成师生交互、学科融合、过程衔接、场景虚拟的教学评一体化智慧教育新局面。
AI助力减负提质。学校借助AI技术,更好地落实“双减”工作,构建了“35灵动课堂”。要在短短35分钟内讲完一节课,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如何在一节35分钟的课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语文科组覃荔嘉主任指出:“借助AI技术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管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AI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还能促进个性化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AI技术通过整合课堂的视频、音频以及师生互动等多种模态的数据,可将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察觉的问题显现出来,从而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AI赋能课堂教学。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利用“粤教翔云”“ClassIn”等智能平台,将学习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最原始的扁平化课堂行为转化为即时、高效、立体的模式,带领学生体验科技的神奇与奥妙,提升了课堂实效;信息技术课上,老师把“豆包”“Kimi”等AIGC程序工具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语音文本转换的过程和人工智能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意识;英语老师运用智能作业平台和英语“口语100”听说系统,让学生进行“人机对话”,借助实时发音、语法纠错及正确示范等功能,以及沉浸式“全英对话”口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管理课堂教学。
AI推进教育科研。AI技术的应用还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强大的分析工具。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中行稳致远,取得了突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学校体育科科长李力主持的课题“智慧操场赋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获准立项为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2024年10月22日顺利开题;创新教育组组长、综合实践活动科组长孟庆改主持的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与创新研究”获准立项为海珠区202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2024年11月1日顺利开题;覃荔嘉主任主持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启思善悟’情感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荣获2024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奖;梁艳薇老师在广州市教育局举办的2022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比赛中荣获“G1微能力点冠军奖”。
AI优化作业设计。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因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重、分析难度大,作业分析存在时效性差、教师主观性强、反馈参与面窄等问题。逸景一小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智慧作业平台”,以“新课改”要求为指导,以“提高校本作业质量,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和教研能力;普及精准教学应用,提升教师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改进,提升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形成教师能力数据画像,提升教师自我定位和成长能力”为重点目标,为教师提供一站式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在线批改、学情分析等功能,为教师减负和赋能,辅助教师实现高质量的校本作业设计、精准教学和个性化辅导,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学校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作业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案例”在首批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活动中被评为典型案例。
孟庆改老师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给学生上综合实践课
AI+“智能帮扶”:
远程共进,构建专递课堂新范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共享,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教育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品质发展,逸景一小积极发挥实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与梅州市丰顺县留隍第一中心小学、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新巴民族小学、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瓮安八小、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香港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海珠区博爱学校6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异地实时“同步互动”的“专递课堂”新范式。
逸景一小围绕构建“互联网+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目标,以整体推荐为基础,以深入融合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重点,以引领示范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根本,通过“双师专递课堂”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以高清数智视频互动的方式与帮扶学校开展异地同步教学,借助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帮扶校孩子们共享优课盛宴,同上一堂课,同乐蓝天下。
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逸景一小坚持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助力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整体提升,助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学校在“互联网+”的智慧环境下重组了教育帮扶结构、流程、内容和供给方式,构建了“3+2”(“3”指校区双师、校际双师、区域双师,“2”指“主辅协作型”和“主导型”)帮扶模式,为“智能帮扶助推教育公平”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与途径。同时,学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通过“以老带新,以新扶老”的形式,从线上线下混合推进,让教师们相互协作,完成备课、授课、评课等教学过程,促进学校教师与帮扶学校教师队伍的共同发展。
陈慧迎副校长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工作总结交流会上做报告
关于未来规划,陈慧迎副校长表示,逸景一小将以“打造成为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学校”为愿景,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建设,比如扩大智慧体育教学的覆盖范围,增加更多智慧教室,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同时,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深度融合,继续探索未来智慧教育新样态,积极推进智慧教育的普及化和常态化,让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