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

在线登录

欢迎您, 老师!退出

账号:

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学生独立创作与鲁迅相关的人物卡、绘画、手工作品,设计原创鲁迅概念文创作品如书签、折扇、手机壳、明信片等,并在老师的带领下,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线上展馆布置,最终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鲁迅·故乡”展览馆。访客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能领略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鲁迅文学世界。这就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以下简称“华附南小”)的“跨学科课程统整”项目“漫游鲁迅故乡展览馆”。全新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不再是单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程的共建者、知识的探究者、课堂的实践者;不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作为广东省信息化中心校、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验校,华附南小推动“有高度并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学校落地,深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数据分析助力课堂质量提升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引导教师实现自我突破,切切实实提升课堂质量?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华附南小在常规教研评课的基础上,引进了CSMS课堂大数据分析系统,借助CSMS+知行理论,对学校教师的课例进行大数据分析。“课堂大数据分析具有系统化、标准化的特点,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部分老师的担忧:依靠AI的评课是否客观?指标过细,是否存在机械化的问题?”提及CSMS系统,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顾艳坦言,一开始有部分教师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学校经过研究,提出以智慧专项校级课题的形式推动项目落地,同时以外出学习、论文发表、案例推荐等作为激励手段,逐渐调动起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事实证明,人工智能在课堂质量提升方面确是一大助力。


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学校结合南沙区“五多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范式进行优化和提升,形成了“问题导向—四步进阶”教学模式的数据模型。每位教师都可以将自己的课例上传至CSMS系统,得到一份课堂分析报告。当教师发现自己的课堂在思维激发、评价反馈、目标达成等方面的数据与常模存在明显差距后,就可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与调整。


图片

华附南小教师参加“CSMS背景下提升教师数据分析及利用能力”教研沙龙


在CSMS系统的帮助下,华附南小教师研修备课、教学反思更具有针对性,管理课堂、与学生互动更加从容,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课堂更趋成熟。


华附南小的CSMS课堂大数据分析能够取得实效,离不开学校柔性的管理模式。在顾艳看来,老师们其实没必要太过在意自己课堂的得分,学校也不会单纯以AI分析生成的课堂报告来评价教师,“教师应该做的,是结合数据了解自己课堂的优点和不足,分析自己课堂有待改进之处,不断提升课堂的质量。”这样的管理模式,确保了“人工智能+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过程,而不是反过来主宰教育过程。


AI工具为学生个性化成长赋能


在当前学校教育的框架之下,一个班级往往有数十位学生,如何为这些个性、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学习能力均有较大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之路,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难题所在。华附南小引入AI工具“智慧纸笔”,构建智慧课堂,精准捕捉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路径。


智慧纸笔平台的原理是,学生使用智能手写笔在点阵练习册上完成作业,智慧纸笔平台会实时生成学情分析报告,教师据此对学生的学习难点与需求进行个性化追踪,及时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答疑解惑,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提供能力进阶训练,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该系统具有自动批改、归集错题、推送学习资源的功能,学生在平台提交作业后,即可查看作业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获取相对应的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作业分析报告还可以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尽管智慧纸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助力教师教学减负增效,在学校课堂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课程管理中心主任王燕香看来,该平台的部分功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系统对客观题的分析较为精准,对主观题的分析则不无僵化之处。”有鉴于此,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这种智能工具,深入理解其特点、应用场景和教学价值,还要实现角色转变和理念更新:眼里必须要有学生,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


图片

学生使用智能手写纸笔进行作答


AI赋能教育,“有高度并有温度”


“引进智慧纸笔而不是平板,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眼睛,避免他们平时过多地接触电子屏幕。”在顾艳看来,所有的AI平台都有缺陷,只有使用得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考量,体现的是教育者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学生”的理念。


“借助AI平台可以永久保留学生一年级时完成的作品,当学生长大后回过头来看这些作品,必定能发现学校教育留给他们的美好记忆。”华附南小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马雪如是说道。华附南小引入ClassIn班级智慧学习与评价空间,沉淀学生素养发展过程的数据与素材(包括学生成果留存),建立学生成长管理与观测新机制,形成学生个性化数字化档案。但马雪所看重的,同样不仅是新技术的运用,还有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这种教育的温度也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文化上。从华附南小管理团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我们可以轻易感受到学校和谐、包容,注重激励和创新的管理氛围和教研氛围。“越是做创新,越需要包容。教师彼此之间要相互包容,要悦纳自己,包容一切。”在顾艳看来,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要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还要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建设一所有高度并有温度的理想学校”,是华附南小的办学愿景。“有高度并有温度”,同样贯穿于华附南小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相信技术而不过度依赖技术,既利用人工智能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育的高度,又不偏离教育的规律,时时处处体现教育的温度,这是华附南小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图片

华附南小暑期综合实践优秀作业AI展


如今,华附南小的数字化转型已经颇为成熟,除了CSMS课堂大数据分析系统、智慧纸笔、ClassIn班级智慧学习与评价空间外,学校还引入“素质优选”“智威校园”、钉钉、班级优化大师、希沃白板、智能跳绳投屏等平台,可以说覆盖了校园安全、生活、学习、管理全场景。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