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近年来,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陆续承担了广州市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培训和协同创新工程、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项目、以及“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教育)基地”—智能教育教师发展中心项目3个国家级智慧教育项目。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智慧师训”体系,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质、增效、减负,为广州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助力。 “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项目”遴选了天河区、越秀区、花都区、白云区等4区作为实验区,遴选了76所实验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
12月9-10日,天河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第二期基于大概念+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微创新工作坊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主办,广州市天河区教育信息和装备服务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承办,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以“有效加速 超级对齐”为主题,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举措的一次盘点,通过教师总结梳理个人微创新,盘点确认跨共同体、跨学科、跨地域微创新,陪伴专家共同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创新的活动,充分总结、梳理、展示天河区和白云区在结对过程中应用大概念的方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区域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的工作成果。 在会议上,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曾海院长提出教师被视为教育主力军,教室被视为主战场,提升教师素养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的关键。他肯定了天河区通过社会实验的方式来跟踪教学效果,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改善评价问题,同时关注模式的创新和理论的总结与提炼。通过大合作来扩大和传播,尤其是帮助薄弱偏远学校更好地应用教育技术的做法。同时提出,要关注数据的质量和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问题,提高数据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以及保护学生和教师的隐私和安全。虽然前途曲折,改革充满挑战,但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创新和技术红利将提高教学质量。 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曾海院长(主任)指导发言
微创新与大合作是本次工作坊的核心主旨,100多位来自不同学科、学段、地域的实验教师通过实践和讨论聚合智慧,通过优课解码和天河和课强化教师间的合作学习。 优课解码、和课交流环节 各共同体围绕实验教师提出的60余个教师个体利用大概念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的教学微创新(MC)以及在学科共同体实现了“和课”的 MC 进行对话、确认、回应和登记,共生成了3个已经实现了跨共同体、跨学科“和课”的(PC)——AIGC助备文本性材料、AIGC助力学情分析、人机对话促进学生思辨,4个已经实现了跨共同体、跨学科、跨地域“和课”的 BC——AIGC支持自动反馈作业评价、AIGC助力评价工具设计、数字人支持课堂教学、语言大模型辅助大概念教学设计。这些探索和确认,有力推动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及时盘点、确认了区域大概念、大模型应用的工作进展、成效及特色亮点,为下一阶段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发展深入推进找准目标、确定方向。 (备注:上文的英文名词详看下图名词解释) 观众席老师踊跃发言现场 名词解释: Mini-C:MC,教师个体利用大概念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的教学微创新 Little-C:LC,已经在学科共同体实现了“和课”的 MC Pro-C:PC,已经实现了跨共同体、跨学科“和课”的 MC Big-C:BC,已经实现了跨共同体、跨学科、跨地域“和课”的 MC 和课交流环节结束,我院吴君胜副院长对该环节进行了指导发言,吴院赞扬了老师们在学前学情分析方面的精细工作。他肯定了老师们在学情数据采集和整合上的细致入微,同时提到了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是否需要对学生进行大模型的科普,强调了无感应用的重要性;二是避免技术的脸谱化,不要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而是将工具深度融入课堂内容。他对于助手群的提法表示期待,认为这为后续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吴君胜副院长(副主任)指导发言
此外,两天共到场十多位教授、专家围绕项目实施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其中,华南师范大学贾义敏副教授对项目情况作中期总结,报告了项目至今取得的有效进展;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从提示语工程的角度,发表专题分享;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作《生成式探究学习》专题讲座;广东省出版社出版融合中心陈伟平总监围绕教学成果固化与论文发表进行指导。 贾义敏副教授 焦建利教授 黎加厚教授 陈伟平总监
随着第二期“基于大概念+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微创新与大合作工作坊”圆满落幕,实验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入,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创造出了多个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微创新。未来,天河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将继续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