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

在线登录

欢迎您, 老师!退出

账号:

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2024年下半年,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以“AI助推广州风”为主题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了第一批次系列化呈现,今年下半年,将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广州示范”为主题,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了第二批次系列化呈现。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一场“数智旋风”正悄然改变教与学。学生们用智能笔书写,教师通过屏幕一键获取全班答题情况,学情一目了然;林和东校区楼顶的玻璃种植大棚里,师生共研智慧种植,实时数据如心跳般跃动;校本研修活动中,CSMS系统成为“智慧地图”,教师们循着数据轨迹,不再靠“经验猜”而是“数据判”……这些因数智技术而生的“智慧日常”,让人忍不住好奇:华阳小学究竟是如何借助AI让新手教师快速站稳讲台、让骨干教师突破创新瓶颈?




以生为本,技术增色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让每个生命成长呈现万千可能,教师作为引路人尤为关键。数智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帮助每位教师找到精准成长的路径。”华阳小学副校长张熙婧精准揭示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逻辑。近年来,学校面临着青年教师亟需掌握课堂管理与家校沟通的“基本功”,以及部分资深教师面临数字技术应用转型挑战的双重需求,如何让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精准成长,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这份对“精准成长”的追求,早在1999年就埋下了伏笔——彼时学校已开始探索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成为广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后,累计投入近500万元打造了146间配备智能设备的多媒体教室,万兆网络主干网络接入、无线网络覆盖四校区,逐步建设教育数字基座。2018年起,特级教师何建芬带领骨干教师先后开发语、数、英学习系统,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有力推动了学校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发展。

语文特级教师何建芬领衔开发语、数、英学习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


智能助力,精准提升


学校以“三航项目+课程超市”开展研修,为教师筑牢师德根基、提升专业素养。“三航”项目包括启航项目(新手教师教学执行力培养)、远航项目(骨干教师教学创新力提升)和领航项目(核心团队课程领导力打造),“课程超市”涵盖GAI赋能教学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等选修课程,支持教师自主开发与分享个性化研修课程,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数智技术成为激活教师内生动力、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赋能杠杆”。


2023年4月,学校承办广州市第二届智慧教育成果巡展活动,以“技术赋能教学 融合创新课堂”为主题,全面展示智慧教育教学优秀成果。2024年10月,学校承办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区项目展示活动,张熙婧副校长汇报了集团GAI技术应用整体推进情况,同时通过课例研讨、优课解码和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广州华阳教育集团教师协同开展GAI研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两次活动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教师运用AI工具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识,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受到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应用推广部杨明欢主任的高度肯定。


针对新教师课堂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构建了“数据诊断——反思改进——效果验证”的闭环机制。教师将课堂教学实录上传至CSMS课堂诊断平台,即可快速生成AI课堂分析报告。教师依据报告中的行为数据进行课堂观察与反思,实现从“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循证”的转变。


对于骨干教师,华阳小学组建了GAI创新实践共同体,鼓励他们探索AI应用,让生成式技术成为课堂创新的“催化剂”。体育教师梁杰勇借AI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用“文心一言”编情境,将速度跑设计成“闯关游戏”;英语教师张柳妍研发AI作文批改智能体,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负担……这些实践不仅高效提质,还拓宽了教育边界。


华阳小学定期开展“GAI创新教学”专题研修活动


更为可贵的是,华阳小学在推进技术赋能的同时,始终理性运用数据,避免“唯数据论”。张熙婧副校长强调:“CSMS数据报告仅为辅助工具,旨在为教学反思提供客观依据,而非取代教师的专业判断,‘人工评议+智能诊断’的双轨机制,才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实际操作中,学校在依据CSMS量化指标的同时,也注重教研组通过观课、研讨获得的质性评价,确保课堂分析既有科学依据,又充满教育温度。


破局创新,智绘蓝图


华阳小学在推进数智化建设中,面临教师数字素养差异大、跨校区教研协同难、学科教师有不同学习需求等挑战,凭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勇气,探索出有效的研修策略:通过“课程超市”提供OH卡心理团辅、AI工具等多元化选择,尊重教师个体节奏和个性需求;以线上+线下的混合研修的方式确保每月教师研修活动。经过持续探索,华阳小学的数智化建设成果丰硕:获评广东省智慧教育标杆校、广州市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示范校”,在省市级多项活动中表现突出,2023年更在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校中期考核中位列小学组第一。黎娜、梁杰勇等一批“种子教师”脱颖而出,课例在全市推广;学生在科创竞赛中屡获大奖,多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彰显了教师专业成长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英语学科教师张柳妍在指导学生使用AI工具优化作文


技术赋能教育的核心不在“技”,而在于“人”,华阳小学秉持“分层精准、协同创新”理念,打造教师发展新生态,让技术助力教师与学生成长。AI是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火种,而非冰冷工具。未来,华阳小学将继续深化“生本”与“数智”双轮驱动,扩大AI课堂分析范围,分享经验成果,与帮扶学校共建优质课例库,推动城乡教师协同发展,为基础教育贡献更多智慧力量。在这片教育沃土上,“数智赋能、人人出彩”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作者:黄铭钊  秦亚玲

来源:广东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