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多个单位,隆重推出12集纪录片《天地英雄气》,讲述12个抗日殉国将领和英雄群体的事迹,铭记抗日英雄,传承精神火炬。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第4期。
壹 沙场殒命志无违
戴安澜
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
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
抗日战争期间
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和昆仑关战役等重要战役
屡立战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于1942年初入侵缅甸 当时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物资的 战略通道 ——滇缅公路危在旦夕 为保护这条重要的生命线 当时的中国政府 根据1941年签订的 《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组建中国远征军 这一仗 中国军队歼敌5000余名 让节节败退的英国人刮目相看 打出了国威 1942年5月 因为中英联军在缅甸战场上的失利 戴安澜奉命率领部队撤回中国 然而,归途并非坦途 5月18日晚 当部队即将通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 遭到了日军伏击 戴安澜不幸身负重伤 战士们抬着重伤的戴安澜 在原始森林中 向祖国的方向艰难行进 但因为缺医少药 戴安澜的伤口很快严重感染 1942年5月26日 戴安澜于缅甸茅邦村殉国 年仅38岁 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为了不让大部队全军覆没 她们毅然选择投江赴死 最小的一位牺牲时只有13岁 年龄最大的也不过23岁
1938年夏为了粉碎敌人
将抗联“聚而歼之”的阴谋
跳出包围圈原属第4军的女战士
并入第5军妇女团随第5军第1师西征
叁 勇敢杀敌八佰兵 1937年,上海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顽强坚守 敌人偷袭,情况危急 21岁的陈树生 身上绑满手榴弹从5楼一跃而下 用年轻的生命 粉碎了敌军的阴谋
大部队战友没办法只得撤退
这是一张拍摄于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的照片
一个一岁左右的婴儿
在被日寇轰炸过后的断壁残垣间
放声哭泣
山河破碎,国民血泪
尽在不言中
淞沪会战激战数月 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到了1937年10月26日 大部分军队奉命撤退 只剩一支孤军 坚守苏州河北岸的一栋大楼 用行动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在抵抗,中国不会亡! 这栋楼就是四行仓库 而这支孤军则被称为 “八百壮士” 当时 布鲁塞尔会议即将开幕 国民政府希望让国际社会看到 中国抗战的决心 以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而四行仓库地处苏州河畔 是几家银行共同投资修建的仓库 对岸就是公共租界 这里 是展示中国抵抗精神的理想窗口 奉命坚守四行仓库的 是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 第88师524团的一个营 由团附谢晋元指挥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馆长马幼炯说: “‘八百壮士’的实际人数 是420余人 从军事的角度来讲 一个是迷惑日军 另外一个是为自己壮声威” 10月27日 四行仓库保卫战正式打响 有美国的摄影师 从对岸的公共租界拍下 珍贵画面 战士们利用仓库里的麻包 构筑起一道道防御工事↓ 在仓库以西 一队日军正在集结 他们沿着苏州河向东 逐渐靠近四行仓库 仓库里机枪、步枪、手榴弹齐发 让敌人落荒而逃 几次进攻都被击退后 敌人改变策略 开始采用爬窗户、埋炸药等 各种偷袭手段 他们绕到墙角准备进行爆破 但因为有钢板阻隔 “八百壮士”的手榴弹、机枪 都打不到日军 一旦墙壁被日军炸开缺口 仓库里的中国守军危在旦夕 千钧一发之际 年仅21岁的陈树生 身上绑满手榴弹从5楼一跃而下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 他用年轻的生命 粉碎了敌军的阴谋 陈树生壮烈牺牲后 官兵们纷纷给亲人 写下最后的话语 更写下了他们的无惧 “余一枪一弹 决与倭寇周旋到底” “剩一兵一卒 誓为中华民族求生存” 很快 战斗的相关报道传遍了国际社会 孤军奋战但视死如归 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 震撼了世界 (综合自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