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

在线登录

欢迎您, 老师!退出

账号:

单位名称:广州市执信中学

学校类型:幼儿园  □小学  R初中  R高中  □中职  □其它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R智慧学习环境

学校信息化

负责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职称

邮箱

负责事务

彭斌

13544330700

副校长

中学高级

pengbin@zhxhs.net

统筹全校信息化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

 

信息化管理

团队

姓名

电话

职务

职称

邮箱

负责事务

兰海舰

13725285192

教务处副主任

中学一级

lanhaijian@zhxhs.net

负责教学成绩跟踪系统研发大数据平台的研究

陈晓明

13500000163

信息技术科科组长

中学一级

chenxiaoming@zhxhs.net

息化项目编制和采购申请,信息化设备教学平台运维,功能场室的技术支持

冼嘉明

13500000813

信息技术科教师

中学一级

xianjiaming@zhxhs.net

负责学校网络及其安全管理,管理平台和移动办公平台开发、运维

彭雪桃

13560464730

信息技术科教师

中学一级

pengxuetao@zhxhs.net

门户网站和微课平台维护技术支持,指导学生电视台,协调拍摄后期制作

各学科组长





做好本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指导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概况

可从以下方面填写: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评估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智慧教育建设与实践情况。

在现代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云”资源平台技术,广州市执信中学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现校园智能无线网络全覆盖(通过实名认证登陆),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实现全校园的定点定向网络广播, 可以分区分控进行的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在常规教室中建设了智慧教学平台,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打造数字化教育环境;建成基于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的课堂智慧监测平台,实时了解老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远程评课;搭建了Ai学智慧教学平台。以Ai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技术,可以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和需求,进行实时的学情分析,做针对性的学习推送与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整体构建智能快速响应的校园安全系统,建成智能安全触及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实现7×24的智能化监督、反馈和处理的无缝保障。这些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强力保障。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设备急需更新,如实验室等功能场室目前还未安装智慧教学平台。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继续完善,校本信息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应用有待深挖。三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待于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情况

可从以下方面填写: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及研修管理服务平台等建设情况,重点说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一体机支持下的综合应用。教学一体机综合了交互、虚拟实验、直播实验、教学过程记录和教学共享等。教学一体机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直观,深受教师们的喜爱。从更换的初期有抵触心态,把教学一体机当普通投影机使用,到现在无线投屏、电子白板、在线课件等功能的主动深挖及应用,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及新教学手段的掌握都是与时俱进的。在疫情期间毕业班返校上课的这段时间,老师对一体机的应用更是到了极至,按防控要求,每间课室最多安排25位同学,因此,同一班级必须分拆为A、B班,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够最大化利用返校上课的时间,老师们不仅熟悉地运用一体机中的无线投屏、电子白板等的软件功能,还在一体机的平台上借助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的第三方软件,同时对A、B两个班进行同步授课,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并且利用一体机录制课件的功能把上课的内容同步录制,学生可以随时回看,为课后的答疑提供便利。

2、智慧课堂反思平台支持下的教学共享和反思。学校利用平台开展集团内教研、听课等,通过课室内的摄像头以及教师一体机实现学生同步学习和双向、多向实时互动教学。学校计划进一步升级平台,构建异地云教研、教学实时共享和教学质量监测同步等服务集团化服务的智慧平台。

3、智慧电子班牌支持下的学校常态化管理。学校每间课室门口配置了电子班牌系统,不同的场景会支持不同的功能。一是信息发布:常规场景下会显示该班的基本信息、本班课表及班级动态等;二是服务选课走班:在走班场景下会显示课程名称、授课老师和学生名册等;考试场景下会显示考试科目、试室安排等;三是日常管理:评比场景下会显示评比项目并准予录入。在不同场景中,电子班牌让老师、学生、考生都可以清晰地获取到课堂指引,提高课堂的效率。

4.我校从2018年9月引进Ai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广州市公开课推动教师课中使用,从而实现“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并输出新教学模式”目标;教师使用期间提出多条具有参考意义的反馈建议,大力推动产品优化迭代;通过二次培训使教师有效解读报告并运用到教学。在2019年度共输出7节区级以上公开课、顺利举办教研院发起的大型教学研讨活动、多次接待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形成“作业+导学(错题讲解视频)”使用模式雏形,实现以人工智能为手段,助力教师增效、学生减负。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三年实施安排

可结合本校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计划,统筹安排三年的总体规划,重点说明第一年的安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每阶段的时间、目标与任务、校本研修目标、特色项目规划、具体实施措施等。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落实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为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学校核心价值、整体服务理念为依归的“信息化能力持续交付”建设模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和有步骤地通过“服务设计”全面落地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立体化智慧校园。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1.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升级核心交换机,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等工作的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的信息环境。在建设微课平台的经验基础上,开发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2.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完善学校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用好学校智慧教学平台和资源空间,实现教案、试题、课件的网络化。

3.继续推进广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支撑工程,我校的支撑工程为AI+智慧教学工程、智慧评价工程和教育集群工程。Ai学智慧教学平台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开展以Ai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使用为基础,四管齐下,共邀学生、老师、家长和校方共同参与以智能教育技术提升教育质量的研究过程中。学校通过阅卷系统和分析平台升级项目形成对智慧评价工程的支撑,该项目主要是在原有阅卷系统和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加强阅卷和试题分析一体性,整合考试全过程:命题——扫描识别——阅卷——分析——反馈。学校的教育集群工程,是集团校远程集体备课系统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在集团校(包括帮扶学校)建设以本部为中心的远程集体备课系统,让各成员校的教师可以进行互动,参与到集体备课当中。

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应用水平。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如备长对备课组老师进行线上学科资源的使用、微课制作、考试评价数据在教学中运用等培训,班主任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跟踪的案例分享,Ai学教学应用的组内学习培训等。组织教师线上或线下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学习他人成功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依托信息化提升2.0平台的工作坊,开设主题讨论,齐力探索研究,互促提升。

5.积极组织开展好信息化应用各级各类竞赛,如一师一优课、市微课制作、实验说课等比赛,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让教师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达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提升的目的。

三、2021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1.增加可支持阅卷系统的扫描设备,研制符合我校实际的定制化分析报表。

2.建设集团校远程集体备课系统项目,集团校教师能够通过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和集备等研修活动。

3.做好校本培训工作,一是Ai学智慧教学平台的第一阶段使用经验总结与新功能使用培训,老师能熟练指导学生通过Ai学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二是智学网阅卷系统的培训,让学生、教师和教育监管者都能够有平台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数据,服务于精准教学及个性化学习;三是教室智慧教学系统的使用培训,通过优秀案例分享,充分挖掘平台功能。四是微课制作技巧培训;五是电子班牌信息交互功能的使用培训。

4.组织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的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微能力论证。

5.整理课例资料,大力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设计、课件的评选交流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成立校级资源库,互相借鉴,资源共享。加大投入,购置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充实丰富校本资源库。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

目标与任务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结合学校实际要将解决的问题与提升工程2.0要求制定)

总目标:提升智慧教学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提升科组培训团队的指导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把智慧教学和学科融合理念技术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以科组为主体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创建工作坊,共同学习促进整组教师能力提高。教师结合自己在网上选修的三个微能力提升点,认真参与学习,及时提交成果。

3.学校成立信息化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撑团队作为保障,制定教研活动的测评体系,对教师教研活动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4.各学科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队伍,达到引领示范作用。

5.开展教师课件、微课、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案等大赛,同时开展基于Ai智慧教学的公开课和研讨课,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学校整体研修活动设计,包含学校培训团队组建、研修共同体(学科内或跨学科)组建、要开展的任务和预实现的成果等)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应用水平。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如备长对备课组老师进行线上学科资源的使用、微课制作、考试评价数据在教学中运用等培训,班主任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跟踪的案例分享,Ai学教学应用的组内学习培训等。

2.以科组为单位,以智慧教学为教研主题开展教研活动,采取集体备课、说课、观课等模式,共同研讨教学中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做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研修课程的过程性推进工作。

3.开展优秀微能力设计作品评比活动,由各科组组织第一轮汇报评比,从而评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学校对优秀作品进行第二轮评比,从各维度选出代表性作品进行全校的分享。


教师研修的关键能力点

可从以下方面填写:分学科(或分层分类)阐述研修的专题、目标、关键能力点

1. 文科学科:

提高教师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能力

提高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

提高教师应用智慧教学方法与环境的能力

利用学科网等资源平台获得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材料,从问题情境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多学科贯穿融合起来;利用学校成绩分析系统,培养教师具备一定的数据工具使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基。

2. 理科学科:

提高教师创造真实学习情境能力

提高教师应用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能力

提高教师基于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的能力

通过几何画板等数学工具进行简明直观的生动演示,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感受数学思维和数学的美感;通过创设数字化实验环境,借助采集与处理数字化实验数据、支持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尝试和突破、丰富体验等方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发现学科规律;通过智学网,学校成绩分析系统等工具跟踪学情和考情,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通过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3. Ai学智慧教学班:

提高教师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能力

提高教师应用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能力

提高教师基于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的能力

提高教师基于智能反馈的学情分析

在课堂中,运用Ai技术提供的即时反馈、智能推送、思维显性化等工具和策略,再造学与教发生的途径,形成闭环式双螺旋提升的课堂,实现基于学习力的个性化学习。能利用生成的大数据,从教师侧和学生侧的各个维度分析使用情况,从而实现“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并输出新教学模式”目标。


校本研修计划

可分学科(或分层分类)详细说明校本研修活动(一个专题下可分若干活动)的内容、目标、要求、时间、地点、对象、主持人。

一.学习形式:

1.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如备长对备课组老师进行线上学科资源的使用、微课制作、考试评价数据在教学中运用等培训,班主任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跟踪的案例分享,Ai学教学应用的组内学习培训等。

二.专题研修活动

4. 文科学科:

利用学科网等资源平台获得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材料,从问题情境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多学科贯穿融合起来;利用学校成绩分析系统,培养教师具备一定的数据工具使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基。

5. 理科学科:

通过几何画板等数学工具进行简明直观的生动演示,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感受数学思维和数学的美感;通过创设数字化实验环境,借助采集与处理数字化实验数据、支持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尝试和突破、丰富体验等方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发现学科规律;通过智学网,学校成绩分析系统等工具跟踪学情和考情,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通过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6. Ai学智慧教学班:

在课堂中,运用Ai技术提供的即时反馈、智能推送、思维显性化等工具和策略,再造学与教发生的途径,形成闭环式双螺旋提升的课堂,实现基于学习力的个性化学习。能利用生成的大数据,从教师侧和学生侧的各个维度分析使用情况,从而实现“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并输出新教学模式”目标。

三.做好考核工作

教务处和科研处进一步细则考核制度,让信息化与现行学校各项制度相结合,将信息技术纳入教研活动周期之中。通过分层评价,实现每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考核方案

研修活动的考核的方式、考核标准、材料上交时间、考核负责人等微能力作品的考核团队人员构成及分工设计

1.校本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校本考核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广州)的要求。

2.校本考核需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考核,等次评定如下

等次评分备注优秀80-100 合格60-80 不合格60以下 

3.科学运用校本考核结果,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制约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证书的类别和数量纳入教师常规考核指标体系。


质量保障

可从以下方面填写: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督促督查、激励机制等。

1.组织保障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2.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纳入教师常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3. 加强队伍建设

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4.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积极组织开展好信息化应用各级各类竞赛,如一师一优课、市微课制作、实验说课等比赛,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让教师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5.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